大发app - 大发app
大发app2024-03-03

大发app

隐匿意识:苏醒的征兆 ?******

隐匿意识 :苏醒 的征兆?

撰文 扬·克拉森(Jan Claassen) 布赖恩·L.埃德洛(Brian L.Edlow) 翻译 臧迪

  昏迷病人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看上去早已失去了意识。但科学家发现他们大脑深处潜藏着隐匿的意识 ,这很可能是他们能否苏醒甚至康复的关键 。

隐匿意识:苏醒的征兆?

  1.神秘 的昏迷

  一个医疗小组围在玛丽亚·马祖尔克维奇(Maria Mazurkevich)的病床四周 ,所有 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而她却什么都没做 。7月里炎热 的一天 ,30岁 的马祖尔克维奇被哥伦比亚大学纽约长老会医院收治入院 。在入院前数日 ,她在家中突然丧失了意识 。起因 是大脑血管破裂 ,出血区域对她大脑的关键区域造成巨大压迫。彼时,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 的医护小组正在寻找能表明马祖尔克维奇可以听到他们的任何迹象 。她当时还需要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生命体征平稳,但没表现出任何具备意识的迹象。

  马祖尔克维奇 的父母也在她的病床边问道:“我们能和女儿说话吗?她听到我们说话了吗?”但她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在两位作者中 ,克拉森医生 是马祖尔克维奇医疗小组 的成员。当他要求马祖尔克维奇睁开眼睛 、举起两根手指或者动动脚趾时,她一动不动 。她 的双眼也不会跟随视觉线索移动 。然而,她 的亲人仍认定她还“在那里”。

  马祖尔克维奇确实“在” 。医疗小组给她做了脑电图(EEG)——通过在头部放置传感器来监测大脑 的电活动,同时要求她“持续开合右手” ,然后“停止开合右手” 。尽管马祖尔克维奇的手没有任何动作,但在两种命令下,她的大脑活动模式表现出了差异。大脑 的反应清楚地表明 ,她察觉到了这些指令,并发现这两种指令是不同的 。此后大约过了一周 ,她的身体开始跟上大脑的步伐。伴随着细微 的反应 ,马祖尔克维奇开始渐渐苏醒过来 。不到一年 ,她几乎完全康复了,身体和认知能力都没有出现重大缺陷。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药剂师 。

隐匿意识 :苏醒 的征兆 ?

  2.隐匿 的意识

  马祖尔克维奇 的经历展示了“隐匿意识”(covert consciousness)的存在 :一种大脑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解外部世界 、身体却没有反应 的状态。当医生使用先进的脑成像方法或复杂的脑电活动监测技术 ,对表现为昏迷或其他无反应状态 的病人进行评估时 ,高达15%~20%的病人能表现出具备隐匿意识 的迹象 。但多数能探测到隐匿意识 的技术和方法,直到近期才得到完善 。

  这些方法正在改变我们对昏迷和其他意识障碍疾病的理解 。而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 的研究也表明 ,对于早期就发现拥有隐匿意识的病人 ,最终能完全恢复意识和认知功能 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是在几十年前,这些发现可能会让绝大多数神经科医生和神经科学家大吃一惊 。由此可见 ,识别这种隐藏的意识状态,以及研发如何与处在这种状态 的病人交流的方法极为重要 。

  昏迷病人的标准定义为无意识、无法被唤醒 、没有任何知觉或与外界环境互动 的迹象。与处于深度睡眠中的人相比,由严重脑损伤导致昏迷的病人可能看起来并没有差别,只是大多数昏迷 的病人不能自主呼吸 ,需要依靠呼吸机和人工气道的辅助 。

  一些人认为陷入昏迷很容易恢复,或者反之 ,认为昏迷后 ,人就进入了一种“活死人”状态——这两种极端的认知都 是错误 的。对于这种现象 ,电影、小说等作品对于昏迷 的通俗描述或许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例如 ,在电影《杀死比尔》中 ,乌玛·瑟曼饰演 的新娘突然从长期昏迷中醒来 ,在没有任何喂养管辅助进食的情况下,她看起来营养充足、状态良好 ,在数小时内就完全恢复了体力。然而 ,现实远比电影情节更具挑战性,昏迷病人漫长的康复之路,总 是伴随着各种频发 的医疗并发症、身体机能退化等问题。他们恢复的进程在缓慢地小步前进,但也不得不走上许多回头路。严重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通常需要留置胃管以获取营养 ,接受气管切开术以通过颈部的人工气道呼吸,而后还要经历数周至数月 的康复阶段。但身体恢复 的过程总是多变且不可预测,即使对于像马祖尔克维奇一样最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 ,对昏迷病人过于悲观 的看法也是不准确 的,人们可能会认为所有这类病人都注定无法从昏迷中苏醒 ,直到最终离世,或者他们即使活下来也会伴有严重残疾 。但对于一些病人而言,即便经历了长时间昏迷 ,他们仍有可能恢复意识 、沟通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界对昏迷和意识 的看法已经发生改变 。在20世纪60年代,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医生注意到,一些昏迷 的病人睁开了眼睛 ,但没有表现出与周围环境 的交互。许多此类病人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至离世,这使得一些临床医生认为,一旦以这种方式失去意识 ,就不可能再恢复。

  然而 ,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永久性”植物状态 的病人恢复意识 的报道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 。不同于昏迷 ,在植物状态下的病人可以睁闭双眼,但他们仍然无法做出自主反应 。这些报道推动神经重症监护和康复医学领域发展出了更精细的分类,比如微意识状态 。这一状态的特征是具备非言语反应 ,比如用眼睛追踪物体 ,或间歇性遵从指令 。医生发现,病人 的预后与所处的这些状态有关。例如,从植物状态转变为微意识状态 的病人进一步康复的可能性更大 。

  在重症监护室 ,能及早发现并预测意识恢复往往 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因为通常家属需要在病人受伤后的10~14天内决定继续还 是停止生命维持治疗——此时外科手术 是支持长期辅助呼吸和临床营养的必要治疗方法 。此外 ,对于隐匿意识 的诊断还可能会影响照护目标、疼痛管理、临床医生和家属的床旁诊疗操作和护理行为 、抑郁和焦虑管理等相关的临床决策 。

隐匿意识:苏醒的征兆 ?

  3.理解和诊断

  那么对于临床医生和病人家属 ,要如何理解隐匿意识呢 ?我们可以从闭锁综合征的视角来了解一些概念 。闭锁综合征的病人可能保留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认知 ,但无法支配身体执行大多数运动动作 。这一病症说明了仅基于运动功能去判断意识 、思维能力和情绪表现的局限性 。1966年,神经病学家弗雷德·普拉姆和杰罗姆·波斯纳在他们的专著《昏迷和木僵的诊断》(The Diagnosis of Stupor and Coma)中创造了术语“闭锁” 。他们将大仲马的经典作品《基督山伯爵》中的诺瓦蒂埃·德·维尔福描述为“一具有着灵动双眸的尸体”。在临床实践中 ,闭锁综合征 的病人通常无法移动他们的四肢,但许多人可以稳定地控制他们 的眼球上下移动,从而响应口头指令。一些病人也能眨眼或者做出其他细微的面部运动 。

  以闭锁状态生活的体验,被《ELLE》杂志的编辑让-多米尼克·博比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1995年,让-多米尼克·博比突发中风 ,中风阻断了从大脑运动皮层到脊髓和四肢 的信号传递,也导致他失去了说话和移动四肢的能力 。此后 ,他开始用眼球的移动来与他的语言治疗师交流,并撰写了一本回忆录——《潜水钟与蝴蝶》(于1997年出版) 。这本书捕捉到了闭锁综合征病人可能会经历的恐惧 、挫折和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处于闭锁综合征状态的病人曾述说自己 的生活很有意义。

  而隐匿意识状态的病人完全丧失了外在 的运动反应 ,远甚于闭锁综合征 的病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也丧失了内心世界 。2006年 ,美国西安大略大学 的神经科学家阿德里安·M.欧文和同事检测了一名有严重创伤性脑损伤 的年轻女性 ,该病人拟诊为植物状态。医疗团队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对她进行了评估,该技术 是通过追踪大脑中 的血液动力反应来显示脑中的激活区域。在扫描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求她想象自己正在打网球或正走过自己 的房间。令欧文和同事惊讶的是 ,这位女士的大脑活跃程度与健康志愿者相当 。而对比网球任务与步行任务,她的大脑活动模式也表现出两种不同 的状态 ,这表明她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的大脑活动模式 。

  此后 ,临床医生在世界各地 的病人中发现并确认了隐匿意识的存在,而这些病人有着不同类型 的脑损伤。2017年,麻省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收了一批严重脑损伤病人,他们看起来对外界毫无知觉 ,但临床医生却在他们身上同样发现了隐匿意识 。这表明隐匿意识不仅会发生在病人昏迷数周之后,也可能发生在近期受伤 的急性期病人身上 。为了诊断隐匿意识状态,临床医生使用不同的行为任务,比如要求病人开合双手 ,或者想象自己正在游泳 ,同时他们借助脑电图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记录病人在执行这些任务时的脑响应 。尽管使用 的方法有所不同 ,但世界各地的多个研究小组已经能再现这些脑响应 。具有隐匿意识 的病人在被要求移动身体部位或想象做某项活动时,可以有意地改变他们 的大脑模式 。但从表象上看,他们 的身体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试图完成指示运动 的迹象。

  然而 ,我们对这种认知功能超过运动表达 的状态仍然知之甚少,而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也都有局限性 。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在一些后来恢复意识 的病人中检测到有意 的大脑活动 。同时 ,这两种技术还可能受到镇静药物的干扰 ,而镇静药物是保障大多数危重病人安全或舒适 的前提 。此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常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房。这意味着,想要做磁共振扫描 ,就需要将身体状况不稳定的病人从重症监护病房转移到机房中,这一过程很可能会置他们于危险之中 。还有一个问题是,磁共振成像的重复测量过程并不容易 ,因此它只能提供短时间内病人意识水平的快照。脑电图 的设备倒 是可以经常放在病床旁进行检测 ,它能在不同 的时间内捕捉意识水平 的快照——但 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重症监护室里其他医疗设备产生 的电子噪声会影响脑电图读取到的信号 ,导致测试反映 的 是伪迹而不是真实脑活动。

  尽管这两种方法仍然需要改进,但已有充分 的证据表明它们可以用来诊断隐匿意识,它们也已经在美国(2018年)和欧洲(2020年)的临床指南中得到认可。如我们研究小组在2019年发表 的工作所展示 的(2022年也再度证实),如果能在病人脑损伤后 的早期探测到隐匿意识 的存在 ,就可以预测病人在随后也能出现意识恢复 的表现。预测还可以具体到行为 的恢复、长期功能 的恢复以及恢复的速度。而在此类研究突飞猛进 的基础上 ,一群科学家于2019年共同发起了“昏迷治愈行动” 。这 是一个由神经重症监护学会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 ,旨在引导医疗资源和公众关注这一疾病,达成研发促进意识恢复新疗法 的目标。

  神经病学家正尝试开发一种测试手段,用来判断哪些病人可能处于隐匿意识状态,从而为选出的病人做进一步 的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虽然世界各地 的实验室正在努力开发这种筛查方法,但进展缓慢。这 是因为隐匿意识出现 的结构和功能性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医生无法明确具体需要寻找些什么。最近 的研究表明,脑损伤切断了丘脑——一个在身体和大脑之间传递运动信号和感觉信息的区域——与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大脑皮层之间 的联系,这可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然而,导致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却具有隐匿意识 的,可能并非单一类型的损伤,而是多部位出现的多种损伤 的组合。严重脑损伤病人 的意识水平会经常波动,也使得检测隐匿意识 的临床工作进一步复杂化。这种意识水平 的波动意味着单次评估可能会遗漏重要 的信号 ,因此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测试 。

  4.与昏迷者沟通

  基于最近有关隐匿意识的发现,研究人员正试图借助脑机接口设备与这些病人重新建立联系并进行沟通 。当医生要求病人在电脑屏幕上移动鼠标光标时,这些设备可以记录病人大脑的电活动 。通过“训练” ,计算机将“学习”识别病人试图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移动光标时脑中产生 的生理信号 。一旦训练完成 ,脑机接口设备就可以通过识别大脑模式来帮助病人用意念控制光标。这些病人甚至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选择字母 ,实现拼写出单词 。

  显然,脑机接口设备将 是隐匿意识病人与外部世界沟通的理想途径。但若想使用这种技术,还需要克服巨大的挑战,特别 是对那些急性脑损伤病人而言。这些病人的持续注意能力可能已受到损伤,因此长时程 的脑机接口训练通常不太可行。此外 ,重症监护室繁忙嘈杂的环境也不 是进行脑机接口训练的理想场地 。回到本文开篇描述 的案例,尽管马祖尔克维奇具有隐匿意识 ,而且她最终恢复情况极好,但她在当时也没能激活脑机接口 ,实现与医疗团队或家人的沟通。

  事实上 ,隐匿意识病人与外界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 。几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认知心理学家马丁·蒙蒂曾研究过一组无行为反应的病人,他尝试用磁共振成像法判断他们是否具备隐匿意识。蒙蒂想探究 的是,通过识别不同的功能性磁共振激活模式,判断病人是不是可以准确地回答出“ 是”或“否” 。这项工作需要实时地分析成像数据,因此需要协调大量不同种类的技术 。参考欧文在2006年 的研究,蒙蒂也让病人想象自己正在打网球或者正走过自己的公寓。不同之处在于,蒙蒂并非单纯地寻找大脑活动 的信号,他更想知道病人对问题 的理解能力是否好到可以做出准确 的应答 。他告诉病人 ,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为“ 是”,那么就想象自己正在打网球;如果答案为“否”,那么就想象正走过自己的家。最终,蒙蒂在研究对象中识别出一位能使用这种方案进行稳定交流的病人——他创建了一种大脑活动模式用于回答“ 是” ,另一种模式用于回答“否”。尽管对于这一方案能否扩展到更广泛 的应用还存在疑问 ,但他的研究表明 ,与处于隐匿意识状态的病人进行沟通是可能 的。

  若想进一步改善与隐匿意识病人 的沟通 ,需要在床旁使用可靠的工具来识别他们 。目前,许多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更先进 的沟通技术,比如脑电图技术,因为它更容易纳入重症监护室 的临床常规中。而在使用脑机接口设备时,也可以结合大脑活动信号之外的生物信号 ,比如心率,这样就可以通过算法解码病人控制计算机 的意图 ,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

  对隐匿意识的诊断和探索 ,除了能解决救护危重病人这一紧迫 的问题外,还具有探索人类心智 的潜力 。意识 是我们之所以为人这种体验的根本,但在隐匿意识状态下 ,意识与行为却是分离的 。那么隐匿意识病人 的内在精神生活是什么呢?可以说,对隐匿意识的检测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对个体人格和自主性 的抽象理解 。目前,我们还无法通过脑机接口与隐匿意识病人进行深入交流。而迄今为止,那些恢复了沟通能力的隐匿意识病人在之后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不记得有隐匿意识的经历。比如,马祖尔克维奇并不能回忆起她在重症监护室昏迷那段时间里的任何事情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隐匿意识的经历仍然是一个谜。

  但不管隐匿意识 的发生机制如何神秘 ,医生都必须利用所有可用 的技术和资源 ,在那些似乎没有任何反应 的病人身上寻找 是否有意识存在,这是对医生的道德约束 ,它并不神秘。在“昏迷治愈行动” 的引导下,增加获取这些技术和资源 的机会已 是医学界 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挑战。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所有隐匿意识病人都能为自己发声的未来。

  (本文译者臧迪 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的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意识缺失状态的神经基础、意识障碍的神经影像诊断与神经调控治疗)

  (图文由《环球科学》杂志社供稿)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4版)

银行业保险业2022年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中国网财经2月3日讯(记者 郭伟莹) 今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

  此外 ,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 ,银保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着力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 。目前,覆盖新市民 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介绍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数据情况时表示,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 。保险公司总资产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5.1万亿元 ,同比增长9.1% 。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增速为11.1%,银行保险新增债券投资超过11万亿元。202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 ,同比增长4.6% ,新增保单件数554亿件,同比增长13.3% ,赔款与给付支出1.5万亿元 。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2022年,制造业各项贷款新增4.7万亿元,增量为去年 的1.7倍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 ,同比增长23.6% 。融资成本持续压降 。2022年 ,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7个百分点 。其中 ,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0个百分点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5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资金支持,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5.7%,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40%。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3万亿元 。积极支持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引导信贷资金持续投入教育领域,教育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 ,个人助学贷款同比增长22.1% 。养老年金保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持续推进。商业养老年金原保险保费收入617亿元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单件数33.9万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已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

  主要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99亿元 。不良贷款率1.71% ,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 的比例为78% ,保持较低水平 。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 ,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 。“明天系”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银保监会已批准采取市场化重组和新设机构承接相关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等方式 ,稳妥风险化解 ,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202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2022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5.85% ,持续保持合理水平 。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7% 。目前 ,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12%,保持在合理区间。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以来,银保监会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深入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着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 。截至2022年末,已投放约7400亿元政策性 、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2700多个 。指导政策性 、开发性银行用好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等同步跟进重大项目配套融资 。2022年,支持发放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1214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8%。

  二是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 、小微企业 的支持力度 ,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3.6% ,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2021年下降0.47个百分点 。我们还重点引导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 。批发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贷款全年合计新增7万亿元 。

  三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截至2022年末 ,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6% 。2022年 ,科技保险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22%。

  四是支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截至2022年末 ,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贷款余额25.3万亿元,长江经济带地区贷款余额98.8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贷款余额24.5万亿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地区贷款余额57.1万亿元,自贸区贷款余额11.4万亿元。

  五 是支持绿色转型和海洋强国 。截至2022年末 ,绿色信贷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处理、海洋环境服务等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3%。2022年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17%,海水养殖领域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45.3% 。

  六 是支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年,保险业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12.6%。车险、责任险、意外险增长较快 。保险公司赔付支出1.5万亿元。商业养老年金原保险保费收入617亿元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单件数33.9万件 。引导信贷资金继续投入教育卫生领域。截至2022年末 ,教育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全年增量为2021年同期2倍 。

  覆盖新市民金融产品超3万个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市民金融服务时表示,银保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出台政策措施 ,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着力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目前 ,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

  据介绍 ,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切实增强新市民 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 、教育 、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 ,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 ,结合地方实际,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 ,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牵头主办2022年金融街论坛“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主题论坛。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活动,宣传交流银行保险机构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和良好做法,有力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让具有潜在需求 的新市民了解政策和服务。

  同时 ,银保监派出机构积极推动政策落地 。具体来看,一是制定具体落实政策措施 。银保监局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研究出台落地措施 。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的行动方案 ,实现在就业、创业、住房 、教育 、养老 、医疗等多个领域 的政策协同 ,提出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的细化措施 ,促进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和均等化 。

  二是加大推动督导力度 。银保监局选取重点城市和重点群体,分类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见成效。根据新市民特点,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加强对本地区新市民创业人员的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发展雇主责任险 、建筑工人意外险、家政雇佣责任险等产品 ,加强对新市民 的保险保障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新市民住房安居 、消费、创业等主要金融需求 ,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 。

  三是促进信息共享。银保监局会同政府部门完善信息平台 ,探索解决数据支撑不足问题,进一步夯实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的基础 。积极协同地方相关部门,推动完善地方征信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维度数据 ,优化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精准定位新市民客户群体,加强金融服务 。

  四 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 。银保监局高度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新市民特点,宣传讲解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 ,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 ,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认知及获取能力 。

  此外,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具体来看,一是创新产品和服务 ,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 的金融支持 。优化信贷产品和保险服务 ,扩大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 的金融服务供给。针对来本地创业 的新市民融资需求,优化小微企业经营信贷产品 。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 的行业,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

  二 是加强住房金融服务 ,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积极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三是完善健康和养老金融服务 ,增强新市民基础民生领域保障 。通过完善健康保险服务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助力优化社保和医保服务等方式 ,强化对养老行业 的金融支持 。部分保险机构积极与地方合作,推出商业医疗保险项目,推动当地医疗保障有效覆盖至新市民群体 。部分银行加强与地方医疗保障部门 的合作,便利新市民异地就医结算 。

  四 是积极落实政策要求 ,加强新市民培训教育金融服务 。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和助学贷款相关政策要求 ,支持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子女教育。

  五 是针对新市民特点 ,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积极优化开户等基础金融服务 ,并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 ,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部分银行推出个人结算账户简易开户服务 ,方便新市民日常及发工资使用。部分银行等推出新市民专属银行卡 ,提供免收工本费 、年费 、小额账户管理费 、短信服务费等优惠。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也要看到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下一步 ,银保监会将继续加强工作部署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深入新市民群体 ,更加精准把握新市民金融需求,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