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55世纪
55世纪2024-06-10

55世纪

智能助老 :老人舒心,子女放心******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姚家桥村区域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指导老人使用远程问诊智能服务终端 。

谭云俸摄(人民图片)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 ,借助网络平台和创新模式,养老服务也越来越“智能”。聚焦老人高频需求 ,开发智慧服务平台,守护老人生命安全;建设智慧医养平台 ,老人在线下单 ,医护上门服务;跌倒报警设备 ,第一时间响应老人的求助需求……中国多地积极探索新业态,开发新产品,让科技为养老服务赋能 。专家认为 ,智慧养老产业的兴起和技术的迭代升级,让老人的生活更舒心 ,子女更放心。

  一键呼叫 ,随叫随到

  一个呼叫终端,一台红外感应设备,一个24小时服务平台 ,让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安心 的居家养老服务。

  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小小的“遥控器”成了86岁独居老人陆新皆 的好帮手。陆新皆需要助餐、保洁等服务时 ,就按下这个“遥控器” 。另一端,专属护理员黄昌丽接到系统通知 ,及时赶往老人家中,提供相应服务。“一键呼叫 ,随叫随到 ,真方便 !”陆新皆把这个呼叫工具当成“宝” 。

  据了解,山东省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 、医养康养相结合 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发展智慧养老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起智慧养老管理平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养老信息网,依托省级“两台一网”,市、县搭建起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

  “岚山区搭建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汇聚全区养老数据 ,实时分配任务订单 ,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 、助浴 、助医 、助乐 、助洁和助行等‘六助’服务 。”岚山区民政局局长胡宾介绍。

  在天津市河西区“一库一网一平台”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起应急救援机制,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京东“一键通”呼叫设备,开展“7×24小时”应急帮扶 ,解决辖区内老人居家安全 的难题。

  家住河西区桃园街道广顺园社区 的翁奶奶就 是社区养老新服务“一键通” 的受益者。翁奶奶家里免费安装了“一键通”呼叫设备,当有应急需求时,只要拨通“一键通” ,便可以直连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由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敲门小组”就会上门查看老人情况 ,提供帮扶 。

  足不出户,居家就医

  “再巩固一次就差不多了,后续还要注意行动姿势 ,减少坐立时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卫生院院长王涌江对李剑忠说 。这 是他第三次到果园镇杨泗庙社区居民李剑忠家上门服务 。李剑忠处于腰椎间盘间隙狭窄手术后恢复期,以前从家里去一趟镇卫生院要半小时 。“多亏了智慧医养平台,现在我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就医了 !”李剑忠说 。

  2021年5月,果园镇卫生院作为试点医院,上线了由湖南省卫健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开发的智慧医养平台 。居民在APP上下单 ,便可定制上门医护服务 。除了手机端应用外,平台还设有电视客户端 ,方便不能熟练使用手机的老人操作 。

  “我们以智慧医养平台为依托,帮助65岁以上老年人及空巢老人居家养老、设置家庭病床 ,针对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个人照护 、保健康复等日间服务以及定期上门查床、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 。”王涌江说 ,其实这也 是把之前 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推向定制化上门服务。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数字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经在很多老年人家里成功应用 。老人睡在床上 ,只需按一下按钮 ,就能启动家庭床位语音交互系统,获得专业医疗人员的诊疗服务 。目前 ,该项目已与全国数百位全科医生签署协议,一对一在线问诊 。接线员会根据老人需求,将电话转接给相应科室的医生 。该项目还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实时查看医生问诊记录及健康数据 。

  京东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胡少奇对本报记者说,京东健康通过居家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居家安全保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老年人 的异常情况,通过24小时在线医疗团队提供专业服务 ,协助应对老年人突发健康问题 。

  跌倒提示,就近援助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介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的通知》 ,公布了第一批14个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山西省大同市“398贴心保”榜上有名 。

  “这个小玩意儿 ,别看只有巴掌大,作用可不小。”87岁的大同市民龚翠兰指了指系在腰间的智能穿戴设备“398贴心保” 。有一次,龚翠兰在自家小区遛弯时 ,一个趔趄摔倒在地,“398贴心保”立即响应——1秒自动识别跌倒,30秒救助应答,3分钟救援人员到场,11分钟救护车到场 ,为老人及时送医赢得宝贵 的救援时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等7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指出 ,跌倒 是65岁以上老人因伤害致死亡 的首位原因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 ,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和健康指导 ,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预防跌倒 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儿童伤害和老年人跌倒的救援 、救治水平。

  “398贴心保”智能穿戴设备 ,由大同398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研发 ,其主要功能便是防跌倒。“每秒钟可以捕捉100组人体动作数据,跌倒识别率达90%以上。”大同398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主管刘超说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398贴心保”实现了跌倒智能判断和自动报警 ,形成“跌倒提示—后台报警—人工确认—就近救助”的响应流程。

  2020年8月起 ,大同市民政局在平城区率先试点,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75岁以上独居及低保家庭老年人 、低保家庭60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配用“398贴心保” 。目前,大同市平城区已有1.56万多位老人用上了“398贴心保”。(人民日报记者 杨俊峰)

《流浪地球2》热映 ,中国科幻电影“风起云涌”******

  中新社上海2月2日电 题:《流浪地球2》热映,中国科幻电影“风起云涌”

  作者 王笈

  太空电梯 、无人机混战 、月球核爆 、数字生命……2023年春节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以“硬核” 的科幻表达 、奇伟的宇宙想象、动人的人类命运故事,在中国引发观剧热潮及全网热议。截至记者发稿时 ,该片累计票房已破29亿元(人民币 ,下同) ,官方授权模型周边众筹金额突破1.2亿元 。

  《流浪地球2》何以获得青睐?“风起云涌” 的中国科幻电影又将行至何方?

  “流浪” 的硬核与温情

  业内人士将《流浪地球2》视作中国科幻电影在新时代的又一次“破壁” 。影片中“硬核”的科幻表达 、中国式方案的“温情”成为多方评论 的焦点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流浪地球2》 的硬核科技表现非常令人感奋 ,绚烂瑰丽 的视觉质感和奇崛 的宇宙想象空间令人叹为观止 。在科技表达水准上 ,代表了中国科技电影 的最高水平,也标示着中国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连我在北美的朋友们也称道,《流浪地球2》所达到的科技工业和艺术水准,已经可以与漫威、DC媲美了 。”

  更为值得关注 的是,在这些“大开大阖” 的高科技场景中 ,还蕴含着小人物 的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寄寓了创作者深沉 的思想情感和积极的人生价值理想。“影像画面和情感饱满度结合在一起 ,达到了人类生存哲学思辨的高度 ,不仅产生巨大 的艺术矢量,也使作品本体得到强有力的情怀和逻辑支撑 。”李建强说。

  “《流浪地球2》在吸收世界科幻电影营养的开放性中 ,进一步诠释和深耕了主题 ,所谓‘中国式方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认为,科幻何以能够硬核,影片 的人物和故事首先要立得住 ;其次,视听真实感与奇观性要足够,如果能利用新技术 、新平台则更好 ;再者 ,能否从“幻想”向“思想”跃升 ,将意识形态和哲学层面的探讨寄寓在视听和故事之中,启发追问和反省 。

  中国科幻电影波折“出圈”

  1980年上映 的国产科幻片《珊瑚岛上 的死光》 ,讲述中国科学家利用激光武器捍卫人类和平 的故事 ,推开了新时期中国电影探索科幻类型片 的大门 。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因受到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制约,国产科幻电影只 是缓步前行,少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

  直至2019年春节档 ,《流浪地球》“异军突起” ,为中国科幻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20年,中国国家电影局 、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 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 、发行放映 、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 的十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梁指出 ,从世界角度来看 ,科幻文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产生较大影响 ,诸如《星球大战》等顶尖IP都与科幻相关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 、电影强国建设,这就必须要针对世界性的文化热点 ,提出中国人的理解、想象和方案 。今天我们正 是在不断填补这一领域 的空白。”

  在杜梁看来,科幻电影不仅仅 是对人类大脑的想象进行文化娱乐性 的演绎,还有一定 的预想未来、预演未来 的价值 。早期科幻片中的部分想象在当下已经变成现实,科幻因此成为人们阐释未来幻想 的一个重要阵地 。“《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时,外国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整个地球推着走 ,中国人对于家园 的情结为何如此深重 ,而西方电影里 的普遍做法是再去寻找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比如《阿凡达》 。但中国人选择把家园和所有有关的回忆都带走,这就 是一种中国式的想象和方案 。”

  浪潮已至 ,向未来“加速”

  客观来说 ,当前阶段的中国科幻电影确有不足 ,李建强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整体的水准和能力。虽然近年来《独行月球》等国产科幻作品接踵而至 ,但数量忽高忽低、质量参差不一 ,这一轮“进击”更多的 是“跟风”和“逐流”的产物,创作基础和类型意识尚嫌不足,观念聚焦和视野广度均有欠缺 。“怎样自觉依托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和力量 ,帮助想象力成功落地 ,同时下大力气培植一大批既有雄心壮志、又有非凡实操能力的团队人才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 的问题 。”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不可否认的是,在《流浪地球2》热潮 的带动下,中国科幻电影正迎来新 的发展契机。当中国科幻电影向未来“加速” ,如何才能将“浪潮”推得更远 ?系列化 、IP化或成为突破口。

  杜梁指出 ,《星球大战》和超级英雄电影都是系列化创作 ,更易形成集合作用,自然而然地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但是国产科幻片恰恰在这一点上处于弱势。“我们看到很多国产科幻片只能形成暂时性 的热点,不能产生长时间 的文化热潮 。未来还是要加强系列化、IP化创作 ,不光是在电影内部,也要与文学、动画 、电视剧 、游戏进行结合,形成一个多元 的科幻作品网络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